1、常温下不导电,熔化后导电。当加热到白炽状态时,此时还未熔化,导电性能大幅提升,导电能力不算强。
2、属于。氧化铝是一种无机物,可以进行导电,是属于介电材料的,氧化铝的化学式Al2O3,是一种高硬度的化合物。
3、应该是不行的,导电的原理在于物质中有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在定向电场作用下做定向的运动。这一过程是没有化学反应发生的,即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会发生变化。用氧化铝做电极是用其氧化还原能力,应该不在导电的范畴。
4、氧化铝是共价化合物,原子晶体,不导电。就C项看,不考虑氧化铝,铝铁原电池中铝作负极,即使考虑氧化铝对此选项的选择也没影响。选C.因为D是对的。
5、导电。氧化铝等两性氧化物是由离子直接构成的,当融化时,离子键破坏,就会发生电离产生自由离子,从而能导电,属于电解质。
1、常温下不导电,熔化后导电。当加热到白炽状态时,此时还未熔化,导电性能大幅提升,导电能力不算强。
2、属于。氧化铝是一种无机物,可以进行导电,是属于介电材料的,氧化铝的化学式Al2O3,是一种高硬度的化合物。
3、应该是不行的,导电的原理在于物质中有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在定向电场作用下做定向的运动。这一过程是没有化学反应发生的,即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会发生变化。用氧化铝做电极是用其氧化还原能力,应该不在导电的范畴。
4、氧化铝是共价化合物,原子晶体,不导电。就C项看,不考虑氧化铝,铝铁原电池中铝作负极,即使考虑氧化铝对此选项的选择也没影响。选C.因为D是对的。
1、常温下不导电,熔化后导电。当加热到白炽状态时,此时还未熔化,导电性能大幅提升,导电能力不算强。
2、氧化铝的固体不导电,粉末状的也不能导电。但是把氧化铝加热到熔化,就可以导电了,工业生产铝就是给熔融的氧化铝通电。平时用的铝件表面的氧化膜太薄,不足以形成较大的电阻。
3、刚玉是原子晶体;但氧化铝不一定是原子晶体,还有γ型氧化铝,是离子晶体,它不溶于水,能溶于强酸或强碱溶液,将它加热至1200℃就全部转化为α型氧化铝。将γ型氧化铝熔融就能电离出阴阳离子,所以在熔融状态下可以导电了。
4、Al2O3是离子晶体,离子晶体在熔融状态下能电离出离子。Al2O3熔融状态下:2Al2O3 =熔融= 4Al3+ + 3O2- 生成了Al3+和O2-,能导电。但AlCl3是分子晶体,不导电。
5、氧化铝是共价化合物,原子晶体,不导电。就C项看,不考虑氧化铝,铝铁原电池中铝作负极,即使考虑氧化铝对此选项的选择也没影响。选C.因为D是对的。
6、问题二:三氧化二铝能导电吗? 正常铝表面有氧化铝,但它能导电:原因:铝有自由移动的电子。三氧化二铝是离子化合物,当是固体时,离子不能自由移动所以不能导电。
1、常温下不导电,熔化后导电。当加热到白炽状态时,此时还未熔化,导电性能大幅提升,导电能力不算强。
2、氧化铝的固体不导电,粉末状的也不能导电。但是把氧化铝加热到熔化,就可以导电了,工业生产铝就是给熔融的氧化铝通电。平时用的铝件表面的氧化膜太薄,不足以形成较大的电阻。
3、氧化锆陶瓷,ZrO2陶瓷,具有熔点和沸点高、硬度大、常温下为绝缘体、而高温下则具有导电性等优良性质。纯ZrO2为白色,含杂质时呈黄色或灰色,一般含有HfO2,不易分离。
导电性是因为电子的运动,氧化铝同样存在电子的运动,也可以导电,只不过电阻会比较大。而且铝只是表面有氧化膜,但是内部还是铝,电子运动正常。
可能是因为这种氧化膜非常薄,所以还可以导电。 而铁的表面形成的氧化膜可能是非常疏松的。
所以内部的铜还是会有部分露出导电的。金属在空气中被氧化,但不是其表面全是氧化物,可能有单质,还可能有其他的化合物。加上氧化膜的厚度比较薄,对稍强的电流起到的作用较弱,所以还是会表现出导电的性质的。
氧化铝的固体不导电,粉末状的也不能导电。但是把氧化铝加热到熔化,就可以导电了,工业生产铝就是给熔融的氧化铝通电。平时用的铝件表面的氧化膜太薄,不足以形成较大的电阻。
铝材表面生成的氧化膜有导通电的性能,如果是整体的氧化铝材料,绝缘不导电,而且是耐高温的一种高性能的绝缘材料。
这个问题首先要考虑的是氧化膜的构造,金属氧化物并不是都不能导电的,氧化钠,氧化银都是可以导电的,其机理属于空穴导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