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切准备停当后,祖逖带领部下千余人渡江北上。他们的战船驶离南岸,来到波涛滚滚的大江中流,上下将土回望南土,心中像浪花一般翻腾。
2、中流击楫 (zhōng liú jī jí)祖逖年轻时很有志气。一次,他和朋友睡觉,半夜里听见鸡叫,祖逖叫醒朋友,说:“你听听,这是在督促我们奋发图强啊!”两人就披衣起床,拔剑起舞,苦练本事。
3、【成语故事】晋元帝在江南建立东晋,北方及中原的大部分土地被外族所占。祖逖准备率军收复中原,朝廷只给他奋威将军的虚名,祖逖率领他的100多家人渡江北伐,在江中中流击楫,发誓收复中原。
4、祖逖的成语故事(一):中流击楫 自从匈奴人占领中原,北方有许多人避难到南方来。刘琨的好友祖逖也带了几百家乡亲来到淮河流域一带。
5、成语辨析 楫;不可读成“yī 。” 楫;不可写成“揖”。 击;不可写成“陆”。[1] 中流击楫释义 比喻立志奋发图强。 典故溯源 《晋书·祖逖传》:“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6、指人勤奋 【故事】: 东晋时期,北方大部分土地被金人占领,司州主簿祖逖和刘琨两人想要收复北方的领土,他们经常畅谈到深夜,然后听到公鸡打鸣就起床练剑。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训练,祖逖带兵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
1、古文翻译 中流击楫 词目 中流击楫 发音zhōng liú jī jí 释义击:敲打;楫:浆。比喻立志奋发图强。 出处《晋书·祖逖传》:“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2、船到江心的时候,祖逖拿着船桨,在船舷边拍打(文言是‘中流击楫”),向大家发誓说:“我祖逖如果不能扫平占领中原的敌人,决不再过这条大江。”他的激昂的声调和豪壮的气概,使随行的壮士个个感动,人人激奋。
3、宋以后的诗文多用“中流击楫”这个典故比喻收复失地的决心。范阳祖逖(tì),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②,同寝,中夜闻鸡鸣,蹴(cù)琨觉(jué),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出处】 《晋书·祖逖传》。【释义】 中流:河流的中央;击:敲打;楫:船桨。渡河时在河流的中央拍打船桨。比喻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激昂之气。【历史典故】祖逖原本出身于西晋末年的北方大族,后来家道中落。
中流击水的典故出自《晋书祖逖传》中。由文中的“中流击楫”化来的。意为:中流就是河流的正中间,指河流中最湍急的地方。比喻立志奋发图强。
中流击楫(成语)击:敲打;楫:桨。比喻立志奋发图强。典故源于东晋时期军事家祖逖。东晋时的祖逖,是一位仗义好侠、忧国忧民的志士。魏晋时期,天下大乱。
解析:祖逖中流击楫 自从匈奴人占领中原,北方有许多人避难到南方来。刘琨的好友祖逖也带了几百家乡亲来到淮河流域一带。
祖逖“中流击楫”的故事发生在东晋初年。西晋末年,经过长达十六年的八王之乱,国力削弱,西北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乘机入侵,势力直达长江北岸,西晋灭亡。317年,司马睿(晋元帝)在江南建立东晋王朝。
这段文字说的是祖逖率兵讨伐苻秦,当船行到江中时,祖逖敲打着船桨发誓道:我祖逖不收复中原决不罢休!后来人们往往以中流击楫这个典故赞扬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激烈壮怀和慷慨志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