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点是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使用点火源造成液体汽化而着火的最低温度。
闪点(Flash Point) 在规定条件下,加热油品所逸出的蒸汽和空气组成的混合物与火焰接触发生瞬间闪火时的最低温度,以℃表示。根据所用测定器的不同,可分为闭口闪点和开口闪点。
在规定条件下,加热油品所逸出的蒸气和空气组成的混合物与火焰接触发生瞬间火时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以℃表示,它是表示石油产品蒸发倾向和安全性质的项目。
闪点是可能引起火灾的最低温度,燃点是可燃物质的最低温度。 闪点:可燃液体能挥发变成蒸气,跑入空气中。温度升高,挥发加快。
闪点:在某种油料和空气接触形成混合气体之后,这种气体被火焰接触发生闪火并燃烧的最低的温度。燃点:让一个物体的表面起火并且能让它在离开火源之后持续燃烧一段时间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闪点是指易燃液体所挥发的蒸气和空气混合后,当电火花与之接近时,能发生闪电状燃烧的最低温度。在这个温度下液体挥发很慢,一经闪点即燃尽空气中的可燃蒸气,就不会继续燃烧。当温度超过闪点温度越多,点燃的危险性就越大。
1、易燃液体,是指易燃的液体或液体混合物,或是在溶液或悬浮液中有固体的液体,其闭杯试验闪点不高于60℃,或开杯试验闪点不高于66℃。易燃液体的分级 易燃液体分为以下三级:(1)Ⅰ级。初沸点35℃。(2)Ⅱ类。
2、第一级:闪点在28℃以下,如汽油、酒精等。第二级:闪点在28~45℃之间,如丁醇、煤油等。第三级:闪点在46~120℃之间,如苯酚、柴油等。第四级:闪点在121℃以上,如润滑油、桐油等。
3、易燃液体分为三级。1级:闪点<-18℃,如汽油、正戊烷、环戊烷、环戊烯、乙醛、丙酮、乙醚、甲胺水溶液等。2级:-18℃≤闪点<23℃,如石油醚、石油原油、石脑油、正庚烷及其异构体等。
4、易燃液体的闪点等于或低于60°C。易燃液体的闪点(表示可燃液体性质指标之一)低于21°C的为一级易燃液体,极易燃烧和挥发,如汽油等;闪点为21-45°C的为二级易燃液体,容易燃烧和挥发,如煤油、松节油等。
5、易燃液体是指易于挥发和燃烧的液态物质。其闪点(表示可燃液体性质指标之一)低于21°C的为一级易燃液体,极易燃烧和挥发,如汽油等;闪点为2145°C的为二级易燃液体,容易燃烧和挥发,如煤油、松节油等。
1、闪点意思如下:闪火点,又叫闪点,是材料或制品与外界空气形成混合气与火焰接触时发生闪火并立刻燃烧的最低温度。表示材料或制品的蒸发倾向和受热后的安定性。是材料或制品贮存、运输及使用中安全防护的重要指标。
2、闪点的意思是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使用某种点火源造成液体汽化而着火的最低温度。闪燃是液体表面产生足够的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性气体时,遇火源产生短暂的火光,发生 一闪即灭的现象。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
3、闪点的词语解释是:闪点shǎndiǎn。(1)在特定条件下外加小火焰引致挥发性可燃物质(如石油产品)上方之蒸气在空气中发生一闪即逝的燃烧的最低温度。闪点的词语解释是:闪点shǎndiǎn。
燃点是指使能够进行放热反应的物质达到迅速燃烧状态的过程。闪点是可燃性液体贮存、运输和使用的一个安全指标,同时也是可燃性液体的挥发性指标。
(1)燃点---是指可燃物质加温受热、并点燃所需的最低温度,即为该物质的“燃点”。也称“着火点”。物质的燃点越低,越容易燃烧。
燃点:是指可燃物质加温受热、点燃该物质所需的最低温度即为该物质的燃点,也称着火点,物质的燃点越低,越容易燃烧。闪点:是指可燃液体挥发出来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够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
1、,闪点,是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使用某种点火源造成液体汽化而着火的最低温度。闪燃是液体表面产生足够的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性气体时,遇火源产生短暂的火光,发生一闪即燃的现象。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
2、闪点是可能引起火灾的最低温度,燃点是可燃物质的最低温度。 闪点:可燃液体能挥发变成蒸气,跑入空气中。温度升高,挥发加快。
3、闪燃定义:可燃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遇明火发生一闪即逝的燃烧,或者将可燃固体加热到一定温度后,遇明火会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叫闪燃。发生闪燃时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
4、闪点:可燃液体蒸发出的可燃蒸气足以与空气构成一种混合物,并在与火源接触时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该可燃液体的闪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