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注意题目的描述,“跳水运动员从10米的高的跳台上跳下”说明是以水面作为基准零点的。而“他的高度h米与所用时间t秒的关系式为h=-5(t-2)·(t+1)”注意是高度h,所以到水中的时候高度应该为0,所以“-5(t-2)·(t+1)=0”才是正确的。
2、运动员跳水是自由落体运动,本题目给出的公式中的h是在时间t时所对应的高度。所以,当高度h=0时代表的意思是--运动员跳入水中,这时的时间就是从10米跳台跳入水中所用的时间。所以答案是t=如果按物理公式计算,则h=1/2gt,其中g是引力常数一般计算时g=10。
3、一名跳水运动员进行10米跳台跳水训练,在正常情况下,运动员必须在距水面5米以前完成规定的翻腾动作,并且调整好入水姿势,否则就容易出现失误。
4、t:1---1---2---25---27---28---29---3 h:5--7---8---3---11---01---90---8 由上面得知:t=28s,时h=01 即:t28时,h5m,说明他有1。28秒的时间完成动作。
5、重力场中的势能的应用 重力场中的势能具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子:机械能守恒定律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当物体在重力场中自由运动时,其总机械能(动能 + 势能)保持不变。通过利用重力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换,可以分析物体在不同高度、速度下的运动情况。
当运动员自由落体到原位时速度为3m/s,但方向相反 由题可知,运动员离开台面到手接触水面时位移S2=10m ∴S2=V0′t-1/2gt^2,则有-10=-3t-5t^2,t=1s 原上升阶段用时t1为0.45=3t1-1/2gt1^2 t1=0.3s∴当下降到跳台也用0.3s,所以共有0.3×2+1=7s来完成空中动作。
注意题目的描述,“跳水运动员从10米的高的跳台上跳下”说明是以水面作为基准零点的。而“他的高度h米与所用时间t秒的关系式为h=-5(t-2)·(t+1)”注意是高度h,所以到水中的时候高度应该为0,所以“-5(t-2)·(t+1)=0”才是正确的。
代入已知的高度10 m和重力加速度,可以求得t的值。解方程,得到:10 = (1/2) × 8 × t^2t^2 = 10 × 2 / 8t^2 = 20 / 8t ≈ √(04)t ≈ 43 秒在跳水项目中,通常会假设跳水运动员从跳台跳下到水面时间为43秒左右。
先分析下运动初态和终态,初态重心位置由题知为离水面10+手到脚长的一半(可令其为l)即10+l米,终态重心位置为离水面l米处。再由题知跃起后重心上升0.45米,在最高点速度为零,下降的过程就是自由落体运动45米。
1、由题可知,运动员离开台面到手接触水面时位移S2=10m ∴S2=V0′t-1/2gt^2,则有-10=-3t-5t^2,t=1s 原上升阶段用时t1为0.45=3t1-1/2gt1^2 t1=0.3s∴当下降到跳台也用0.3s,所以共有0.3×2+1=7s来完成空中动作。懂了吧?!好好学公式就很简单的。
2、注意题目的描述,“跳水运动员从10米的高的跳台上跳下”说明是以水面作为基准零点的。而“他的高度h米与所用时间t秒的关系式为h=-5(t-2)·(t+1)”注意是高度h,所以到水中的时候高度应该为0,所以“-5(t-2)·(t+1)=0”才是正确的。
3、解:因为h=-5(t-2)(t+1),从10m高台跳下 所以:10=-5(t-2)(t+1)10=-5(t^2-t-2)10=-5t^2+5t+10 t^2=t t=0(舍)或-1(舍)或1 所以所用的时间是1秒 如果本题有什么不明白可以追问,如果满意请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如果有其他问题请采纳本题后另发点击向我求助,答题不易,请谅解,谢谢。